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法治苏州

企业重整服务,昆山闯出新路

时间:2025-07-30 14:39 来源: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
【字体:


一秒钟,2台手机完成生产;一秒钟,1颗芯片完成封测;一分钟,45台笔记本电脑完成组装。

这里是江苏昆山。

昆山不大,面积不足全国万分之一。

但昆山也不小,近三年GDP都超过5000亿元,可跻身全国地级市前50。

从当年被戏称苏州“小六子”的经济薄弱县,到拥有100万市场主体、近19万家企业,连续20年居全国百强县榜首,“昆山之路”堪称传奇。

蓬勃发展的昆山,也更早感受到“小马拉大车”的瓶颈之痛:土地开发强度加大,资源环境日趋紧张,产业结构亟须优化……

转型关键期,昆山正经历一场激烈赛跑。

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让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活下去,引导丧失竞争能力企业有序退出,人民法院如何作为、扛起重任?

6月5日,走进昆山市人民法院五楼,来到昆山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记者发现一些答案。

“早”发现

打破程序壁垒,不断把端口向前移

欧平,昆山法院民二庭副庭长、执行局副局长。

2023年11月15日,昆山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成立,欧平又有第三重身份——重整服务中心主任。

这是全国首家事业单位性质的重整服务中心,也是昆山法院深化“执破融合”改革的全新探索。

记者了解到,传统的“执转破”多在执行环节末端,企业因核心资产被处置、资不抵债才进入到破产程序。

2022年7月,苏州市两级法院率先开展“执破融合”改革,改变以往在“执行不能”条件下才启动破产程序的做法,以破促执、以执助破。

如今的昆山,庞大的基数和活跃的经济,对企业退出、破产重整有了更高要求。

案件量在江苏遥遥领先的昆山法院,也感受到企业诉求增多:2024年收案6万多件,涉企案件占60%。

“实践看,从执行端口识别破产,有时是滞后的。”欧平告诉记者。

“企业一旦面临困境,往往有大量借款、劳务等纠纷涌入法院。如果经过立案、审理、执行再到破产,债权人备受诉累,债务人难以脱身,企业风险也不断蔓延。”欧平解释。

如何主动向前延伸,及早识别企业风险实施救治?

这是经济转型之需,也是解决案多人少之道。昆山法院尝试破题。

“关键是从以‘案’为中心向以‘人(企)’为中心转变,以企业为核心寻求化解路径。”昆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沈如一语中的。

2023年8月,昆山法院向市委汇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设立符合昆山发展实际的重整服务中心,通过法治化破产手段挽救困境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释放优质资源,与我市产业升级规划有序衔接……”

两个多月后,在市委召开的法院工作会议上,重整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沈如说:“成立这家机构,就是要集中专业人干专业事。”

沈如介绍,重整服务中心围绕企业重整指引、类个人破产辅助、纠纷多元化解、府院联动协调、破产文化建设等开展工作,把原先由法官做的接受咨询、初步判断和指引等20多项事务吸收出来集中办理,为困境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重整服务中心成立后,首先通过一指引、一平台向内部挖潜。

2023年12月,《关于危困企业全流程甄别与分流引导的工作指引》出台,优化内部流程,通过“立转破”“诉转破”“执转破”,将具备破产条件的企业及时对接重整服务中心甄别。

“报了一年游泳班,现在却人去楼空!”4月7日,又有要求退培训费的案件分到花桥人民法庭法官陆莺超手中。

类似案件已有10余起,都是同一家健康管理公司。通过关联查询,陆莺超发现该公司有三起执行案件。经了解,其已不在经营状态,还有家长去派出所反映情况。

陆莺超联系重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宗州,告知该公司可能已缺乏清偿能力,请研判是否转入破产程序。

重整服务中心调查发现该公司负责人已跑路,经释明,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涉及该公司的40余起纠纷一同得到公平处理。

该案是运用这“一指引”早发现早处置的生动写照。

花桥法庭庭长徐华介绍,2024年以来,法庭有14批群体性纠纷转入破产程序,带动400多件案件化解。

一平台是立审执破信息协同平台。欧平向记者展示,平台集中立案、审理、执行、总涉案数、总标的额等数据,对进入破产审查、已有终本案件、尚无终本案件但已涉诉涉执的企业进行画像,为风险识别提供参考。

一指引、一平台是“立审执破”一体化运行的两个抓手。

昆山法院副院长殷博文说,一方面,优化司法资源,避免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在立审执中白跑程序,把破产端口向前移;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把握企业救治最佳时机,风险处置向前推进。

2024年,281家被诉至法院、具备破产条件的企业在立审执环节转入破产程序,带动化解诉讼、执行案件5821件和诉前纠纷2427件。

“准”救治

因企施策,提供“门诊式”分级分类救治

在重整服务中心大厅,记者看到一块彩色面板——

蓝、黄、橙、红四种色块,把企业划分为“亚健康”“轻症”“重症”“危重”四种类型,每类对应不同救治措施。

“这是中心打造的‘门诊式’分类救治保护体系,参照医疗健康管理体系,对企业困境等级进行分类,针对性适配不同救治路径。”欧平介绍。

如何精准识别企业困境等级?

“中心依托数字昆山公共智慧底座,以司法数据为基础,汇集政府相关部门数据,搭建起企业困境研判与破产预警平台。”欧平说,通过梳理企业风险因子与相关数据联系,动态掌握企业运行波动情况,结合智能分析模型,将企业认定为不同风险等级。

2024年底,某汽贸公司引起预警。

平台显示,该公司涉及10余起诉讼、执行案件,且存在欠税、欠薪、欠费等问题,被系统判断为“重症”。

重整服务中心与该公司负责人联系,得知其名下21家关联企业都被波及,400余名员工工资、300余名债权人权益难以支付。

为进一步确认,欧平与企业属地政府部门沟通研判,认为该公司确实存在高风险,但有盘活希望和拯救价值。经释明引导,该公司申请进入预重整程序。

“因为发现早处置早,公司业务、商誉、资产所受影响较小,目前大多数债权人支持重整,多名投资人愿意出资,21家关联企业有望整体化解债务、完成重整。”欧平说。

公司负责人称,重整服务中心就像救治困境企业的一个“医院”。

那么,如何“对症下药”,为困境企业匹配“药方”?

殷博文介绍,对有潜在风险的“亚健康”企业,及时预警、督促防范;对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轻症”企业,通过暂缓执行、宽限履行期、推动庭外重组等指导自救;对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重症”企业,灵活选择执行管理、预重整、重整等推动再生;对没有挽救价值的“危重”企业,有序出清。同时,对因企负债的“诚实而不幸”经营者,推动类个人破产,帮助清理债务、恢复信用。

为了更低成本救治企业,重整服务中心探索庭外重组、预重整、预和解等方式化解债务危机,协助企业推进招募投资、融资,让庭外程序与庭内重整、和解等有效衔接。

位于花桥经济开发区核心地段的中城商务广场,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清算。

转入破产程序后,重整服务中心一边组织债权人、债务人磋商和解,一边厘清税务、债权等,通过庭外辅导人引导企业招募投资,庭外重组与庭内和解顺畅对接。

最终,引入一家专精特新电子企业投资成为控股股东,出资1.4亿元分期偿债,并将商务广场升级为技术研发中心。

企业如人,司法如医。

“当司法从‘拍卖清算’转向‘诊断救治’,其已超越传统司法机构被动裁判、定分止争的功能边界,而是用法治守护市场经济的生命力。重整服务中心的探索实践,精准回应经济转型期经营主体迫切需求,彰显司法机关不断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务实担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破产法学会会长徐阳光评价道。

“融”服务

党委领导,府院双向奔赴、深度联动

在中环东线,不同于周边制造企业,一座占地广阔的产业园引人关注——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这里正成为昆山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承载区。

6月5日,欧平等法院干警回访时向记者介绍:“这之前是一个汽车零配件市场的烂尾建筑群。”

“烂尾多年,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也影响城市形象。”周市镇党委委员王立飞说。

“继续打造汽车零配件市场或写字楼和公寓,周市这类企业都较为饱和。”拟重整过程中,如何对接破产处置与招商引资,重整服务中心与镇政府多次联动分析。

最终,双方协作引入能补强当地产业链的低碳产业投资人。

“破产重整就是新一轮招商引资。”殷博文说,破产重整不仅能一揽子清理债务人债务,让债权人公平受偿,还具有维护社会安定、盘活资源要素、激发创新活力的外部功能。

回访这天,王立飞还带着一些问题:一家公司资产遇到困难,能否转入破产程序;之前重整的一块仓储用地需要协商执行避免隐患……

王立飞说,周市镇多家企业通过破产脱困重生,有了成功案例,现在解决企业难题,府院联动提供了法律层面保障的新途径,顺畅很多。

不仅周市镇,越来越多的政府主动上门咨询。

不仅政府,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来寻医问诊。

转变来自破产重整释放的效能,更与党委领导密不可分。

从市委召开法院工作会议,到明确部署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提升办理破产效能,“高效运行企业重整服务中心”已列入市委常委会2025年工作要点。

6月9日,昆山市企业重整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推进会上,昆山市委书记陈丽艳表示,昆山将持续深化“司法修复+市场重组+政府服务”三维治理模式,全力帮助暂时陷入困难的企业恢复经营能力、重返市场赛道,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近日,重整服务中心又同一些单位建立联系:

在本地“鹿路通”APP设立重整问诊平台,打通企业、个人问诊渠道;

上线招商引资“热力图”平台,地图式、可视化展示困境企业待投资的资产,提升融资效率;

与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市场以及阿里、京东等达成合作。

“昆山法院将以重整服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融合司法、行政、市场、社会资源,优化司法助力困境企业新生、资源配置优化、市场健康运行、社会大局稳定的工作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沈如说。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写到:“江苏昆山法院推动设立企业重整服务中心,一年来办理破产案件338件,重整、和解、庭外重组率达16.9%。”

截至今年6月,数据又有更新:重整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办结破产案件554件,挽救困境企业105家,化解债务312亿元,盘活不动产185万平方米,维护3900余名员工权益。

采访结束时,法官助理张梦蕾正在向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法院调研团队讲解。

欧平说:“这段时间每周都有两三次‘接待’工作。我们也正准备走出去,学习类个人破产的先进做法。”

如何服务困境企业,昆山之路从未止步……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