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五聚焦五提力”吹响顽瘴痼疾专项整治“集结号”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进入查纠整改环节以来,苏州市公安局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锚定队伍突出问题,激发民警内生动力,确保顽瘴痼疾整治动真碰硬、见实见效。一是聚焦靶向发力,提升组织推动力。定靶向。围绕公安部党委确定的“六类突出问题”,苏州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确定的1个共性问题在苏州公安的实际表现,以及深入剖析苏州公安自身存在的不足,深挖出的4个不到位问题,结合形成了苏州公安“6+1+4”整治靶向。定责任。根据顽瘴痼疾专项整治环节多、任务重、线索排查量大的现状,制定责任分工清单,明确了11项整治内容的具体分管局领导和牵头部门,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逐级传导压力,强化责任担当,拧紧工作链条,强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见效。定目标。针对每项整治内容分别明确整治目标,并重点围绕“问题线索梳理排查到位”“能整改的立行立改到位”“因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问题追责到位”“违法违纪线索移交到位”“长效管理建章立制到位”五个到位,逐一进行验收评估。二是聚焦内外发动,提升政策感召力。组织专题培训,确保全警覆盖。重点突出顽瘴痼疾“6+1+4”整治内容,汇编成《全警“一口清”清单索引》,通过局党委会及工作推进视频会对党委班子、全体民警开展专题培训,并将培训资料刻制光盘下发各地,确保政策宣讲到位,深入人心,无死角、全覆盖。全面谈心谈话,确保入脑入心。按照“五必谈”要求,围绕“谈自身存在的顽瘴痼疾问题”等8方面谈话内容,通过有重点地谈、带着问题谈、有明确问题线索的提示谈等方式,讲清政策规定、讲明利害关系。通过多轮次多层级谈心谈话,让民警主动审视自身存在的顽瘴痼疾的表现和程度,并主动向组织坦诚讲清问题。截至目前,开展谈心谈话13826人次,覆盖率达99.7%。开展“开门纳谏”,确保民意导向。为把问题找得更实、把病灶找得更准,坚持开门搞整顿,真开门,开大门,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到问题不回避、缺点不遮掩,实事求是检视自身短板与不足。活动开展以来,已征求意见建议750条,均已开展整改落实和答复工作。三是聚焦自查自纠,提升队伍内驱力。全面动员抓推进。全员发动,重点对“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进行宣传解读,教育引导全警打消思想顾虑,着力激发全警自查自纠内力,确保自查自纠取得实效。突出重点定清单。在吸收公安部“6+N”“三对照三严查”等相关自查事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执法管理和队伍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足,制定包含顽瘴痼疾、理想信念、涉黑涉恶、涉案财物处置、廉洁自律、作风效能以及日常勤务管理等9方面19类203条自查自纠清单,明确填报标准,要求民警在填写问题具体情形时,写清时间、地点、案情、后果等要素,确保自查自纠走深走实。深查细纠促实效。以激发个人自查内驱力为关键,统筹运用同事互查、组织帮查、民主评查、检视核查等方式方法,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切实推动民警查深处、深处查。四是聚集专项整治,提升查改震慑力。数据排查。紧盯“6+1+4”整治任务,明确数据排查、全面自查、警种倒查、交叉检查、集中评查“五查”的具体实施步骤。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排查方法,筛查出2018年以来易发生问题的重点案件18637件,下发至各公安板块和各警种部门,作为本单位重点整治内容。全面自查。4月1日起,各公安板块各警种部门对接报警情、自办案件开展全面自查,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自查警情212万起、行政案件27万起、刑事案件15万起,共发现各类问题893个。甄别核查。针对893个问题,正逐一开展甄别认定和核查处理,同步开展警种倒查、交叉检查、集中评查“三个查”,发挥组织查处威力,从中发现案件疑点,由案到人,倒查民警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五是聚焦督导督查,提升行动执行力。加强视频点调。每周召开一次视频调度会,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要求相关单位汇报整治进度及成效,针对性开展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压实各地各部门工作责任,倒逼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共召开视频点调会2次,12个板块、7个警种部门进行了专题汇报。建立日报制度。专班每日收集各地各部门顽瘴痼疾整治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包括工作动态、推进进度、督导检查、特色亮点、经验做法等内容,梳理汇总成专刊,以日报的形式在工作群推送发布,动态掌握工作情况、及时总结先进做法以及督促紧盯时序进度。狠抓督导督促。组建4个顽瘴痼疾整治检查督导小组,采用以块为主、条线结合方式,分批深入基层执法办案单位,重点围绕实际推进、方案制定、实施推动、政策宣传、意见建议五个方面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对全市12个分县局、6个主要承担执法办案职能警种以及8家派出所开展督导检查。
昆山市司法局:明确“六个度”按下查纠整改工作的“快捷键”
昆山市司法局紧扣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中心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在“六个度”上发力,按下查纠整改工作的“快捷键”。一是坚持学习教育的“深”度。坚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并贯穿始终,继续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学习方式方法创新,依托新媒体平台,用好互动式、参与式学习教育新模式。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学习教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开展查纠整改的动力。二是把握问题查找的“准”度。着力在自查自纠、线索征集再下功夫,通过思想再发动、政策再宣讲、警示教育再推进、谈心谈话再深入、个人自查再申报、线索征集再拓展等方式,切实将问题找准、找实、找深、找透,使问题干警侥幸心理彻底破灭,促使其主动如实申报,为问题的梳理和整改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注重问题梳理的“精”度。针对各种方式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第一时间梳理汇总、分析研判并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对问题不实或不属问题线索的意见建议,及时销号并一一回复;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线索进一步甄别、研判,对把握不准的重要问题线索提交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研究;同时报请上级教育整顿办指导帮助,并建立核查会商机制,邀请纪检监察派驻组一同会商研判,进一步提升问题梳理台账的精度。四是推进案件评查的“进”度。进一步充实教育整顿专班力量,对重点案件进行全面评查,深挖问题案件,细查问题根源。实行每日一调度、每日一汇总,对评查的所有案件分类建立台账,认真填写评查表,对存在问题的案件及时梳理汇总,形成问题台账并提交整顿办,由整顿办研判后及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形成意见,从而全面落实案件评查制度,规范案件评查流程,加快案件评查进度。五是加快资料报送的“速”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向上报送的速度,整顿办要明确专人负责相关文件的接收,第一时间将工作任务细化到人;加快向下收集的速度,压紧压实各司法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科室责任,各部门负责人严格把关,确保报送质效和时效,助力查纠整改有序推进。六是夯实对外宣传的“厚”度。坚持开门搞教育,灵活运用各种宣传形式,从大局出发、小处着眼,选定有特色、新颖的题材,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和司法行政工作亮点,挖掘先进典型,提炼总结经验,力求在品质下功夫,力戒泛泛而谈、言之无物,注重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图文性、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