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平安苏州

苏州全域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扇门 解万家事

时间:2025-04-25 13:52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法律援助暖民心厚德敬业好律师。”不久前,市民陆先生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综治中心,向综治中心送上锦旗并对调解员连声道谢:“你们的热心帮助,不仅让我避免了在多个部门来回奔波,还让我顺利拿到了补偿金。”

陆先生是某货运公司的一名司机,公司以经济效益不佳为由,故意拖欠工资,导致其生活困难。陆先生为此来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进驻中心的相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依法为其提供援助,指派有类似案件办理经验的律师提供援助。随后,经裁决、诉讼、诉前调解等流程,劳资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陆先生顺利拿到了工资及经济补偿金38872元。

遇到问题到综治中心找说法,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共识。一向以“敢闯敢试”著称的苏州,眼下正全域推进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实现矛盾纠纷的高效、便捷、彻底解决,打造“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高位统筹好这项民生实事

到今年6月底,全国县级综治中心运行起来,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到今年年底,除了需新建场地的,其他所有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到明年,新建的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并按要求基本实现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不久前中央政法委召开的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明确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干什么”“怎么干”,并给出了时间表。

综治中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苏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邓根保表示,苏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要结合区域特点,创新探索“自选动作”,力争高质量率先完成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标,着力打造好示范标杆。

基于这样的思考,苏州正高位谋划、系统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明确把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并确定其为苏州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的规范化、实效性工作,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明晰了实操路径。

苏州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处长寇亚辉介绍,苏州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起集矛盾纠纷化解、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中心日常办公及社会治安防控个性模块功能于一体的综治业务平台。

有了平台基础,还需加强队伍建设。苏州各县级综治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07人,日常可指挥调度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万名。同时,在县级综治中心进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45个、调解类社会组织27个、调解员242人。

作为人才高地,苏州同样集聚了各类矛盾纠纷调处专家。为让调解专家充分发挥作用,苏州组建了首批80位由党员干部、高校学者、行业能手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专家库,构建全市“1+10+N”的调解专家资源体系。同时,还组建巡回调解队伍,打造“一站式”全面受理化解与“巡回式”下沉调处高效衔接的调解模式,快速响应和化解矛盾纠纷。

只进一扇门可办一揽子事

走进苏州市相城区综治中心,服务大厅宽敞明亮,来此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秩序井然。进门左手边墙上张贴着中心平面图,图上清晰可见整个一楼分布着非诉服务大厅、联合接访区、综合调解区、劳动监察仲裁区、诉讼服务区和综合指挥区六大区域。沿着外围的公共服务区往里走,整体呈“回”字形结构,沿途按照“调解前置—信访跟进—仲裁分流—诉讼断后”的逆时针动线设置,让矛盾纠纷化解落实在每一个环节。

相城区综治中心副主任金洁介绍,在这里,来访群众首先在导服台进行咨询和分流,刷身份证取号,进入等候区,等待处办业务窗口叫号。墙面两侧还安装了电子屏,其中一块屏幕用于公示中心16家轮驻单位的轮值时间,另一块屏幕则动态更新取号情况,便于群众实时掌握排队进度。

同样在常熟市,3000多平方米的综治中心,设置了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检察服务中心等功能区,明确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12个部门为常驻单位,金融、教育、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工会、妇联等12个部门为轮驻单位,引入周永良等“老娘舅”调解工作室,校园、家庭婚恋、金融三个纠纷调委会以及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部门齐全了,部门之间顺畅联动是关键。常熟市常福街道曾有一个商业广场,1544户业主多次因争抢车位闹得不可开交。街道综治中心在进行矛盾纠纷全量分析研判时发现该问题后及时介入,联合社区、物业逐户走访,摸排居民、商户及流动车辆底数,并牵头召集城管、交管、物业、法律顾问及属地社区等多方会谈,经过深入讨论,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得到业主们认可,久未解决的争抢车位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过去,群众有了诉求,不清楚具体找哪个部门解决,需要到处跑、反复跑,怨言甚多。如今,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一窗受理、多元联调在苏州各县级综治中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综治中心已然成为各地化解矛盾纠纷的“集散地”。

多元解纷巧解百姓心头结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用多元手段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是降低人民群众诉讼成本的积极探索,也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的有益实践。

去年8月,王某驾驶电动车与张老太碰擦,致使张老太多处受伤,王某负全责。因张老太年事已高无法出庭,且代理人在异地难以到场,造成事故的后续处理难以进行。后经相城区综治中心协调,双方一致确认,运用“云审·融诉驿站”线上远程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为规避后续不履行风险,调解员随即线上申请司法确认,法院当天就出具了裁定书,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这起案件的快速办结,得益于相城区综治中心的公安、法院、人民调解等多元联动,“云审·融诉驿站”的科技赋能,“面对面+背对背”双轨调解,以及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

多元解纷,需要结合区域特点。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分支机构密集,金融借款纠纷易发多发。2024年10月,正和民商事调解中心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综治中心,集中化解信用卡逾期、金融消费等突出纠纷。正和民商事调解中心依托公证机构,为调解成功的纠纷提供赋强公证服务,对调解不成的纠纷则整理“要素式诉状”,实现“调—证—诉”无缝衔接。

入驻以来,正和民商事调解中心已分流金融纠纷6248件,成功调解1887件,单案平均调解周期仅21天,显著减轻了当事人诉累,释放了司法资源,形成了“1+1+1>3”的平台集聚效应。

多元解纷,还需要“老法师”的加持。在张家港市南丰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中国好人”倪永祥扎根基层40多年,调解矛盾纠纷近1.7万件。他成立的“人民调解倪永祥工作室”入驻南丰镇综治中心,培养了26名调解员,成为当地一块亮眼的调解招牌。

多元解纷,巧解百姓心头结。当前,苏州正紧紧把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契机,整合非诉解纷资源,强化调解基础性作用,创新探索“人民调解+”解纷机制,形成“调解+法律服务”“调解+司法确认”等合力,在法治轨道上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矢志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调处的“终点站”。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