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接待群众,便捷高效服务群众,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进入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一站式”解决掉烦心事、揪心事。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5月底,常熟市完成了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深化信息应用,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打造“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常熟市综治中心位于市政府西侧,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服务大厅宽敞明亮,便于群众上门办事。中心集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等功能机构于一体,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功能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务、纠纷调解、来访接待和诉讼服务。中心设置1个导服台、21个接待窗口,明确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12个部门常驻,金融、教育、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工会、妇联等13个部门每周定期入驻。中心引入周永良调解工作室、“老娘舅”家事调解工作室和金融、校园、家庭婚恋、物业4个纠纷调委会,同时配备了心理咨询室、阳光心灵驿站、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站等特色服务单元,实现了多元调解资源的汇聚。
部门齐全了,部门之间顺畅联动是关键。中心设计了“引导受理区登记受理分流——行业主管部门接单处置——多元调解力量参与——综治中心跟踪督办”的调处化解流程,推动调解资源的“物理整合”与“化学融合”。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运用多种方式、汇聚多方力量,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是降低人民群众诉讼成本的积极探索,也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的有益实践。
两年前,常熟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因经营困难,由员工出资支持公司运营。如今,14名出资员工要求退回资金,但老板仅同意退还55%金额,双方难以达成一致。今年5月,该公司员工来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经法律咨询窗口接待后,综治中心牵头协调多方力量,一周内成功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推动矛盾快速化解。
这起案件的快速办结,得益于综治中心联动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的共同参与。过去,群众有了诉求,不清楚具体找哪个部门解决,需要到处跑、反复跑,既浪费了时间,又积攒了怨气。如今,在综治中心,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一窗受理、多元联调已成为常态,这里已然成为快速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