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平安苏州

相城公安:“她”力量守护家安万事兴

时间:2025-07-23 16:06 来源:《中国警察》杂志、相城公安
【字体:

她们是独居老人的“警察闺女”,是辖区居民的“贴心人”,也是青少年的“心灵引路人”——她们是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中心商贸城派出所巾帼服务队。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浪潮中,这支由55名女子民辅警组成的队伍自2017年成立以来,用脚步丈量社区、用温情化解矛盾,凭借“三端三防”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涵盖公安、妇联、社区、社会组织、志愿团队“五位一体”新模式,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劝阻电信诈骗87起,年均调处纠纷400余起,止损超560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8.6%,以巾帼力量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篇章。2025年3月,中心商贸城派出所巾帼服务队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警务+综治”共同维护社区安全


3月初,巾帼服务队队员、辅警朱艳青在走访玉成社区一栋居民楼时,发现楼道里堆满旧物。经了解,张阿婆是小区出了名的“节约达人”,这些旧物都是她攒下的。朱艳青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社区民警,依托警务室通知社区、物业部门。朱艳青和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说,用诚意打动了张阿婆,张阿婆不仅自觉清理了楼道杂物,还主动申请当起了楼道环境监督员。

朱艳青是社区辅警,也是社区警务网络员,“我们的职责就是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堆放杂物、电动车违规充电等隐患问题,并及时将信息推送给网格内社区、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敲门行动’和整治行动,确保隐患及时得以消除。”

中心商贸城区域位于苏州城区以北,2007年起全面规划启动建设。2017年,大量新小区居民入住,辖区人口呈倍数增长。为了更好地服务好辖区居民,中心商贸城派出所招聘了35名女社区辅警,其中大多数为周边小区居民。

“她们可以发挥人熟、地熟、事情熟的优势,更好地参与社区管理工作。”中心商贸城派出所教导员司兴辉说。在此基础上,巾帼服务队应运而生。她们立足本职岗位,深入社区开展走访入户、矛盾调解、权益保护等工作,架起了一座座警民连心桥。

2月的一天晚上,巾帼服务队队员王心恬经走访得知,居民吴某因楼下邻居赵某长期播放舞曲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于是上门理论,双方发生激烈争吵。王心恬一边将情况汇报给社区民警,一边向邻居询问了解情况,并将双方请到调解室,配合民警耐心劝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巾帼服务队队员周梦圆说:“我们既要当安全卫士,更要做好百姓的贴心人。”在日常工作中,巾帼服务队实地走访、全天候收集民意,积极利用社区网格管理信息化平台,为社区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分忧解难,实现了矛盾纠纷处置的闭环管理。同时,立足“警务+综治”两张网格,由巾帼服务队社区网格员主导日常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以警务室为基点,持续畅通与各社区综治网格的工作交流,建立工作线索双向互通交流机制。

为更好地深化网格管理、化解人少事多的矛盾,巾帼服务队创新构建“1+N+2”一体化基层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凝聚多元共治的社会力量,在引导物业保安切实履行围墙内安全员职责、建立“警物联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爱心妈妈”“星火志愿者”“平安先行者”志愿团队,打造遍布小区内和路面上的流动岗哨,拉起一支涵盖11个社区、68个小区、8个公寓逾800人的社会志愿队伍,持续织密社区治安防控网络。

“家事调解室”助力守护安宁小家

“这些警花像自家闺女一样贴心!”这是独居老人陈阿姨对巾帼服务队的评价。

不久前,陈阿姨和顶楼住户因漏水问题发生争执,一个月内报警多次。巾帼服务队三次上门倾听陈阿姨的心声,并联系物业经理、社区干部、维修师傅三方协调制定维修方案。经过大家在派出所“家事调解室”面对面的调解,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走进中心商贸城派出所“家事调解室”,墙上一行大字格外醒目“有事好‘商’量——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中心商贸城派出所针对辖区家庭矛盾纠纷较突出、化解难度大而且容易反复的特点,在区妇联、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牵头指引下,成立了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商贸城“家事调解室”。巾帼服务队作为调解室的主要成员,充分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线上+线下”联合调解模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线下”,队员分成4个班组,实行四班三运转,当天参与接报家庭纠纷警情,对于无法现场调处的家庭矛盾纠纷,以“家事调解室”为主阵地,由巾帼服务队员、专职人民调解员、驻所律师进行联合调解。在“线上”,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以及在调解过程中可能衍生的非警务类问题,依托“家事调解室”专业化服务平台,为当事人预约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为其答疑解惑。

为更好地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巾帼服务队以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深入排查家庭纠纷特别是家庭暴力线索,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同时,依托市域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挂牌成立苏州首家“反家暴先锋工作站”,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一站式服务。

2023年的一个晚上,派出所接到一起家庭纠纷警情,报警人是名女子,自称被丈夫殴打。值班队员薄倩倩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女方情绪低落,不愿与人沟通。薄倩倩一边安慰她,一边联系妇联、社区等部门,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

不久前,队员俞晓艳发现一对夫妻因育儿问题产生矛盾,一个月内就报了三次警。俞晓艳化身家庭观察员,连续上门6次。从聊孩子的足球比赛到分享教育类纪录片,引导他们夫妻双方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最后一次上门,夫妻俩主动向俞晓艳提出报亲子沟通课的打算。如今,这对夫妻已经变成社区家长课堂的模范学员。

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幸福社区生活圈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巾帼服务队抓住“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精准高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着力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社区生活圈。

在中心商贸城派出所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占辖区总人口10%,其中独居老人占比在一大半。为保障老人们居家出行安全,巾帼服务队依托社区无感人口管理系统,对小区内出入的独居、空巢、高龄老人的轨迹建立相关模型,实现“一人一册”动态管理,根据老人基本信息、健康数据及生活需求,落实主动巡查、待办服务、应急相应等日常关怀。

“一旦感知数据异常,系统会立即下发预警,我们网格内的巾帼服务队员、社区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开展帮扶。”巾帼服务队队长俞纬芬说道。

在辖区大爷大妈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有事先找巾帼服务队!”自2021年起,巾帼服务队通过网格细化为老服务,对网格内的老年人分类登记帮扶、分类施策、制定服务清单,联合共建单位为社区老人提供家政、理发、家电维修等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0多位独居、空巢、高龄老人纳入“一人一册”服务项目。

年过七旬的李阿婆因身患糖尿病,瘫坐家中无法补办身份证,医保报销、银行业务全面“停摆”。队员周梦圆发现了这个情况,了解到老人的原籍在安徽,立即上报派出所启动长三角警务协作机制。48小时内,安徽公安远程核实信息,苏州的户籍警带着设备上门采集指纹。当李阿婆摸着崭新的身份证哽咽时,周梦圆悄悄在她床头贴上自己的电话号码:“阿婆,这串数字比120更快!”

由于老人们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为了守护老人们的“养老钱”,巾帼服务队想尽各种办法,自编剧本,以相声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中了解诈骗手段。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党员主动报名,参与巾帼服务队组建的“银发调解团”,化身为群众身边的“老娘舅”,在检察院、妇联、律所等专业力量的参与下,构建起一支覆盖面广、专业能力强的调解队伍,形成“情感共鸣+专业支撑”的矛盾调解双引擎。

多方合力铺就护苗成长路

2025年3月31日,围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安全伴我行,快乐成长路”主题,中心商贸城派出所巾帼服务队深入辖区御窑小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兼任法治副校长的俞纬芬从在校自我保护、网络安全、出行安全等多方面,结合生动案例,引导学生们树立“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现场2000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御窑小学也是辖区的“少年警校”。俞纬芬经常进校园开展“抵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向校园欺凌SAYNO”“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宪法至上,护我成长”等主题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不仅如此,少年警校的学员们还会走进派出所、警务室参加“萌娃进警营”活动,了解警察叔叔和警察阿姨的日常工作。

此外,对于暂时“迷路”的孩子,巾帼服务队坚持“当下治”与“长久愈”相结合,由表及里关怀孩子们的“心”健康,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引路人。小琳情绪压抑,俞纬芬和心理老师上门为她开展心理辅导时,发现她随手的涂鸦极具感染力。“愿不愿意帮阿姨画一些反诈主题的海报?”一句试探性的邀请,让小琳眼前一亮。当她的作品《骗子的面具》贴在社区宣传栏中时,这个姑娘主动申请成为“少年反诈宣讲员”。2024年中考后,小琳给俞纬芬发来短信:“俞阿姨,我考上美术职高了!以后我要继续画穿警服的超级英雄。”

巾帼服务队强化信息共享,与妇联、学校、医院、村社区等单位建立工作线索双向互通机制,形成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合力。同时,在市、区妇联的支持下,引入了苏州市儿童少年基金会、相城区女企业家协会、相城区爱之源社工事务中心等资源,搭建两个心理辅导站,关联220余名心理咨询师团队,为家庭和谐稳定、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是最后的防线。我们也会一直探索,让法有温度、心有宽度,保护好千万个家庭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俞纬芬说。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