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难免遇到糟心事,比如邻里纠纷、物业纠纷、消费纠纷……遇到这些事最怕的是找不对门、找不到人,矛盾纠纷无处解。如今,在苏州可以通过各级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
今年以来,苏州高位谋划、系统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明确把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并确定为苏州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在市委政法委统筹部署下,锚定“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聚焦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方面规范化,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建设稳步落实。正如苏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邓根保所说:“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区域特点,创新探索‘自选动作’,力争高质量率先完成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标,打造好示范标杆。”
整合力量有效解决群众烦心事
吕先生原是某建设有限公司员工,2023年10月离职,公司一直未结清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工资。此前,吕先生多次追讨均无结果,联系公司负责人也无果。近期,因家人生病急需用钱,吕先生通过12345平台反映诉求。昆山市综治中心经研判立即启动联调联处机制,牵头住建局、陆家镇建管办与施工单位协商解决方案,并要求属地同步做好当事人安抚工作。经多方协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结算后,第一时间向施工单位支付了工程款,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支付吕先生等工人工资,有效化解了这起拖了近2年的劳资纠纷。
昆山市综治中心是由“一站式”矛调中心升级改造而来,登记受理大厅有10个常驻部门窗口和17个轮驻部门,为来访群众提供咨询、指引服务。中心通过搭建“1+11+N”工作模式,即1个市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11个区镇综治中心抓好落实、N个部门围绕职责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建设,实现与各区镇、部门的力量协同、高效联动。截至目前,已建成物业“融合法庭”、道路交通一体化“融合法庭”、医疗纠纷“融诉驿站”、家装建材“联调中心”、劳动用工“融诉驿站”、住建安居“融诉驿站”、金融商事“融诉驿站”7个调解服务点,实现物业纠纷诉讼案件较成立前减少54%,交通事故类纠纷审前调解成功率达40%,医疗纠纷已累计化解2000余起。在苏州,像昆山市综治中心一样实现“五有”目标的区县综治中心已实现全覆盖,通过规范化建设,大大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规范化建设助力新业态行稳致远
常熟有一家主打棉麻类女装的互联网商家,因拿货退货次数太多,钱货对不上,致厂家不能及时回款而产生分歧,闹到莫城街道(服装城)综治中心。中心当即协调电商协会、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法律顾问联合调处,在各方通力合作之下,快速化解纠纷,保障了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许多商家连和自己做生意的人姓名都不知道,就只有口头约定,一旦起了纠纷,根本无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这个问题在电商行业普遍存在。”莫城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唐军告诉记者。于是,他们带着治标更要治本的思考在实践中摸索。“能否打造专属电商领域适合各场景的规范合同?”莫城街道以这个为目标,和腾讯展开了合作,“电子签”就应运而生,并首先在莫城开始应用——无论是租赁还是进货,使用“电子签”订单都可以“留痕”,方便商家日后回溯,也规范了买卖双方行为。
直播电商作为新业态,是常熟市经济高速增长极。2024年网络交易额突破1152.87亿元,抖音平台直播电商交易额达772.3亿元,跃居全国电商强县前列。然而,新业态的突飞猛进也带来治理难题:直播间“撞款”是否构成抄袭?主播与机构口头约定劳务费如何认定?新业态劳动关系如何界定……这些成为常熟市直播电商行业核心区和集聚地莫城街道(服装城)的头痛事,曾一度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够用”的困境。
化解纠纷需要专业力量,更需要创新与新业态相匹配的服务模式,才能保护产业健康发展。于是,莫城街道综治中心有针对性地设立“直播产业服务窗口”,凝练出化解直播电商纠纷的“五步法”:精准问诊锁定争议核心、法理为据厘清权责边界、“背对背”调解软化对立冲突、立足现实寻求可行方案、着眼长远促成和解。
在苏州,与莫城街道综治中心一样依法护航经济发展的综治中心比比皆是。苏州古城重要文化地标——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采用“联处、联调、联巡”机制,运用“苏城存证”保护了羿唐丝绸等苏绣的知识产权;太仓市沙溪镇生物医药产业园综治中心集聚律师服务、行业协会、“印溪平安法治服务社”调解组织等多元力量,打造“太仓药谷”知识产权服务,构建了立体和多元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张家港市锦丰镇综治中心建立“云定纷”在线调解平台,发挥涉企矛盾纠纷一站式服务平台,由调解员与当事人开启三方“隔空对话”,助力全国民营钢铁龙头企业沙钢集团和苏南最大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这些综治中心在“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上不断创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了万千愁”成为新常态。
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服务增质效
“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我区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整合了‘数字相城驾驶舱’‘社情民意一件事’等数据平台,聚焦城市治理中的重点、痛点、难点、亮点和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造了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16个‘一件事’应用场景,常态化开展矛盾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不久前,相城区综治中心讲解员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介绍该区综治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在相城“社情民意一件事”大数据感知平台上,既可以一屏知晓全区线上线下处理群众诉求的总量、分析模块精准研判新近发现的治理问题、工单趋势和分布情况,实时掌握治理新动向,还可以通过“蓝橙红”三色预警,通过大数据提醒发现重大民生问题,推进矛盾发现在早、处理在小。
今年7月,12345热线、寒山闻钟论坛等渠道收到多位居民反映相城区某小区地下车库漏水问题。而短期内同类诉求持续新增,触发了系统“蓝色预警”,中心经研判立即生成工作提示单派发区住建部门。
相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立即联系该小区建设单位对地库渗水点进行摸排,并召开维修专家咨询会。根据专家咨询意见书制定、修改并公示维修方案。其间,区委分管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区住建局及属地每日碰头推进维修方案落实。目前维修施工正在进行中,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可以彻底化解矛盾。
相城区综治中心根据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该区物业管理矛盾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合同纠纷、费用缴纳等方面。为此,区综治中心推动区法院和区住建局制定了《深入推进相城区物业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中心成立了物业纠纷调解工作站,整合多元力量,推进专业调解,实现了“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转变。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数据在推进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能够更精准更及时发现问题,让矛盾化解在早在小,解决于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