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助力机构改革,打造秒级响应的“最强大脑”;“为民服务中心”设在家门口,办事群众少跑路;“小积分”激励下,“打工人”成为志愿者……2020年以来,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社会治理气象一新,政府服务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既密切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化解了难题,更赢得了民心。
临湖镇集成指挥中心
秒级响应的“最强大脑”
审批事项的办理进度到了哪一步,热门事项有哪些,群众的满意度如何?走进打造一新的临湖镇集成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一边关注大屏幕上的数据,一边通过互联网将工单派发给相关部门,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秒级响应。
临湖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2020年11月上线的“临湖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整合全镇各类信息资源,涉及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等板块,实现全镇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全联通、全覆盖。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以电子大屏为窗口,这里就是个指挥部,前方现场以摄像头、传感器等作为支撑,将处置问题过程中‘跑在路上’的时间变为‘决策部署’的时间,全镇资源集中统一调配,迅速化解突发问题。”临湖镇集成指挥中心副主任顾森炎说。
24小时自助窗口
“一站式”服务“不打烊”
东山大道3077号是临湖镇为民服务中心, 2020年9月,该中心挂牌投用后,为群众提供“不打烊”的“一站式”服务。近日,在为民服务中心的一楼大厅,工作人员给前来办理广告审批业务的企业主王先生敲下了“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人民政府行政审批专用章”的印章。“原先要5个工作日,现在一天不到就办好了!”王先生高兴地说。
目前,临湖镇为民服务中心入驻有公安、市场准入、个税、供水等部门,可办理179个政务服务事项,其中,社保、计生、民政、残联等民生事项112个,垂直部门服务事项37个,审批局审批服务事项30个。同时,大厅还设有“一件事”窗口,即“退休”专办窗口,由村或社区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材料,收齐后转交至“一件事”窗口办理。
临湖以“三整合”改革为契机,通过精简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一次只进一个窗口”。同时,镇为民服务中心牵头,在全镇14个村和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共同打造集成式服务,按照“全科社工”服务新模式,基本实现“一站式办结”,而且通过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1+14”镇村联动服务网,推动便民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办”。此外,为化解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问题,除了在镇为民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区”,还在线上开通“预约”“不见面”“掌上办”等功能,真正做到“便民不打烊”。
“一件事”转办窗口
“小积分”激发“大能量”
临湖镇致力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临湖镇通过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搭建多元化的平台,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2020年10月,临湖镇东吴村惠民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先后招募入驻了多个常驻志愿团队,团队总人数达300余人,年人均服务时长达100小时左右。2020年以来,该中心共组织活动20多个,受益人数达上千人。
“我们鼓励村民投身社会治理,村民可凭积分到村委会领取惠民抵用券兑换日用品。”东吴村党委副书记徐晓燕说,2020年6月,东吴村推出“东吴星级银行”线上小程序,以“书香门第、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绿色生态、文明道德、勤劳致富、移风易俗、诚信友善、安全防范、环境卫生”十项内容为评比标准,通过可视化、可量化线上评分,来激励百姓树立文明新风,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东吴村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