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遛狗不牵绳,往往会引发一些纠纷,甚至可能造成危险,发生事故。无论是《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还是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动物防疫法》都明确规定,携犬只出户,应当系犬绳,否则就是违法,将面临相应处罚。然而尽管如此,遛狗不牵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依旧不时出现。
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遛狗不牵绳不是个别现象
8月20日晚8点左右,在姑苏区十全街二郎巷附近的人行道上,一位老人牵着一只泰迪走过。突然一侧冲出一只中华田园犬,盯着泰迪不放。老人见状连忙将泰迪拉住,快步离开。此时,中华田园犬的主人潘女士从一旁追了出来。原来,潘女士是附近商铺的店主,平时将狗养在店内。事发时,店门没有关好,狗就冲了出来,追着泰迪跑。
姑苏公安分局双塔派出所民警许安平介绍,潘女士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养犬个人携带犬只外出,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束1.5米以内的牵引带牵领,或者怀抱、装入犬袋犬笼。民警现场依法对潘女士处以罚款50元的处罚。
潘女士表示,自己的狗一向很乖,从不咬人,因此就放松了警惕。“这次处罚也给我提了个醒,要时刻看好它,牵住它。”潘女士说。
遛狗不牵绳绝不是个别现象。前不久,记者在红庄地铁站附近的一片草坪上看到,一共有9只狗在玩耍,其中只有2只系了犬绳。之所以不牵绳,除了像潘女士那样认为自家狗很乖,不会咬人、不会乱跑之外,还有人表示:“出来遛狗就是让它玩的,要是一直牵着,不是限制了它的自由吗?它玩得也不尽兴呀!”
看似给了狗狗充分的自由 殊不知隐患危险都被放大
不牵犬绳,虽然看似是给予犬只充分的自由,殊不知,这份“自由”背后隐藏着重重危险,甚至还会殃及犬主人。“狗狗一旦受到刺激很容易会失控乱跑。在马路上乱跑是非常危险的。”民警介绍,因为犬只乱跑引发的事故并不在少数,小小的一条犬绳就是一条“安全绳”。
就在今年4月,家住吴中区的李女士在遛狗时,看街上没人,就松开了狗绳。不成想路边突然窜出一只野猫。一猫一狗前后追逐跑到了河边。猫身体灵巧,一个转弯就逃走了,李女士的爱犬“刹不住车”掉进了河里。李女士紧跟着跑过来,结果因为夜晚视线不好,再加上岸边湿滑,也掉进了河里。所幸警方及时救援,李女士和爱犬并无大碍。
前不久,家住姑苏区城北的顾阿姨走到小区单元楼下时,被一条从路边窜出来的黄白色狗咬伤了右小腿。这只狗正是顾阿姨的邻居邵某所养。当天邵某准备出门遛狗,他没牵绳子就开了门,结果狗一下子冲出屋外,咬伤了顾阿姨。最后,邵某向顾阿姨赔偿了500元医疗费用。
许安平表示,这些事故无论是对犬只还是对于人来说,都是一种伤害。想要避免这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出门牵住犬绳。
真正意识文明养犬重要性 还要持续加大宣传引导
其实,为了解决遛狗不牵绳的问题,警方及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宣传《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市民文明养犬意识;加强街面巡逻整治,发现有未牵犬绳者及时劝阻教育;姑苏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还牵头组织辖区内的多家保安公司组建义务巡防队伍,以环古城健身步道为巡查路线,重点在早晚遛狗高峰时段开展巡查,一旦发现违法涉犬行为将立即予以劝阻。
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在环古城健身步道上,已经几乎看不见有人遛狗。自今年5月1日《动物防疫法》实施以来,市民遛狗牵绳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路上牵着犬绳的遛狗者也越来越多。
但在肯定这些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回避问题。“三十年前养狗,基本没人牵绳的,家里都是散养的,大家没这个意识。”苏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长期负责犬只管理的工作人员表示,如今不乏有人将原来的养犬习惯带到了当下,形成了偏差。而这样的意识偏差并非一次宣传、一次教育、一次处罚能彻底纠正的。文明养犬与众多行为习惯一样,并不能在朝夕之间养成,因此需要持续加大社会面宣传引导力度,消除死角盲区,营造更为浓厚的文明养犬氛围,努力让大家从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文明养犬的重要性。